高速道路
交通事件&交通流量检测系统全天候、高精度感知高速路段各类事件,前端感知设备实时上报事件信息,通过位置坐标、视频影像、轨迹数据、实现车道级精准定位事发位置,事件快速发现快速处置,全流程展示事件处置进展,实现事件处置业务闭环。通过业务数据分析,呈现交通路网运行态势、事件数据指标,辅助用户决策。
1、雷球联动
事件上报时,根据雷达上报的事发坐标位置,结合球机的预置位信息建立映射关系。球机在短时间自动转动摄像头到离发生位置最近的预置位,实现雷达球机联动。
2、事件融合
通过融合算法,将同一朝向上的多个有因果关联的独立事件融合成一融合事件。融合事件可批量处置,并还原事件因果发生流程,减少用户不必要的重复工作。
3、事件处置流程闭环
高速事件实时上报,通过视频轨迹还原事发情况。事件证据链自动生成,根据事件信息选择已配置好的处置流程,事件关闭时刻记录该时间段视频影像。处置流程闭环,处置过程可追踪可复盘。
4、车辆轨迹实时监控 历史车辆轨迹还原
系统对正在运行的车辆可实时跟踪位置、轨迹线路、掌握驾驶规律,对历史通行车辆可还原事故、特殊车辆行驶轨迹。
5、电子围栏过滤干扰事件
用户手工绘制电子围栏区域并形成过滤规则,执行时间内电子围栏区域内事件自动过滤。
6、算法识别安全预警
针对疑似抛洒物识别、车辆闯入电子围栏区域等业务场景进行安全预警提示。疑似抛洒物识别算法模型对车辆轨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,算法识别疑似到抛洒物后,会在路网感知页面显示预警提示,提示用户处理预警信息,对电子围栏的预警区域设置车速阈值,当车速超过阈值时,会在路网感知页面显示预警提示。
整体系统架构包含:基础设施层、支撑层、场景应用层和展示层。
基础设施层:主要是指基础设备的建设,为上层应用展示提供数据支撑,包含计算设施、网络设施和前端设施。其中计算设施包括路段计算资源(服务器、工作站等)和边缘计算的相关设备。网络设施包括光纤网络、接入网的基础设备。前端设施包括摄像枪、雷达、情报板等。
支撑层:包含集团已经建设好的数据中台,算法引擎。
场景应用层:是指根据支撑层提供的能力和算法,结合各种场景构建的各种系统。其中包含已有的生产系统,路运一体化系统、情报板系统、视频检测系统等。
展示层:数据最上层的构建,主要用来展示各种数据汇总,包含APP、公众号、小程序、PC端、大屏端等各个场景。
1、路网感知
监测高速路网通行状态、路面事件、指标变化趋势。传统路网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巡查,少量道路拥堵、交通事故、路面异物等不能被第一时间发现,为路网管理带来困难。路网监测基于前端感知设备确保第一时间发现事故、拥堵、违停等路况事件,克服人工监测和车辆巡查的短板,提高安全处置效率。路网感知以地图作为主界面,通过地图展示事件信息和路况信息从而感知路网运行情况。
2、事件过滤
针对道路养护维修、大范围、较长时间道路拥堵等情形。通过事件过滤规则或绘制电子围栏的方式设置过滤条件。过滤规则执行期间内,对前端感知设备上报的事件进行自动过滤,被过滤的事件不显示在路网感知中。
3、路况状态
基于感知设备提供的车辆轨迹数据分析计算,在路段上显示当前道路拥堵级别和拥堵信息。用户可获取到路段拥堵指数、拥堵级别、拥堵长度、开始时间等信息。
4、路侧设备
路侧安装的设备如:相机、雷达、情报板、变速标志等,可通过设备功能查看所在位置及设备信息。
5、轨迹应用
查看实时车辆轨迹数据,监测车辆实时行驶车速情况、路段拥堵级别。系统对特殊车辆可进行查询跟踪定位,在轨迹数据存储时效内,通过输入查询路段范围、时间范围,可查询历史轨迹数据,在历史数据中,可对特殊车辆可进行跟踪定位。
场景1:路网运行监测
对路网拥堵状况、车辆速度、车流量、事件数据等指标展示分析,便于用户直观查看交通总体态势、数据指标,将原有的纸质事件档案数据化、可视化、动态化。
场景2:高速交通事件识别处置
监测高速路网通行状态、路面事件、指标变化趋势。传统路网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巡查,少量道路拥堵、交通事故、路面异物等不能被第一时间发现,为路网管理带来困难。路网监测基于前端感知设备确保第一时间发现事故、拥堵、违停等路况事件,克服人工监测和车辆巡查的短板,提高安全处置效率。
宿迁智慧高速协同管控平台